古人云:“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,志同道合,便能引起類。”每個人都要有個小圈子,志趣相投,觀念一致。
圈子不在大小,而在快樂。
道不同者不相為謀,人生匆匆,不必把每個人都請進都請進自己的生命里。比起讓別人開心,更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心。
與其終日惴惴不安,不如選擇和能夠讓自己舒服的人在一起。圈子對了,才能笑口常開。
圈子不在大小,而在精致。
“戰(zhàn)國四君子”不過四人而已,“竹林七賢”也不過區(qū)區(qū)七人而已。
竹林之下,喝酒、縱歌,肆意酣暢,超然物外,不附權貴,追求自由,自得其樂。
俗話說:“鳥擇枝而棲,人擇賢而交;長與瘋狗伴,不病也類犬?!蹦闼幍娜ψ?,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。
圈子不在多少,而在交心。
微信里大多是一些一時興起加到的好友,剛認識的時候常聯(lián)系,有的久了就淡了。
泛泛之交總是讓人很難取舍,心心相印有很難讓人做到,圈子交心者,二三即可。
圈里圈外,人來人往。
圈子里的成員并不是固定不變的,有的人可能因為觀點的改變和發(fā)展,脫離一些圈子,有的人可能因為愛好的更換而進入另外一些圈子。
如果能有一個圈子伴你終身,那一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。
同學群,老鄉(xiāng)群,家人群,工作群,下棋群,跳舞群,各種各種的群,各種各樣的圈子。
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某些群只在一定的時間才會活躍起來,平時只有幾個人發(fā)聲。
比如該到了同學聚會的時候,同學群活躍起來了;到了春節(jié)返鄉(xiāng)的時候,老鄉(xiāng)群熱鬧起來了;到了周末練舞的時候,舞蹈群活躍起來了。
為什么呢?
因為大家還有很多圈子,人的精力有限,投入的資源也有限,看透圈子的本質,圈里圈外,人來人往,你才能更好地看淡現(xiàn)實中的冷熱親疏。
古人說:“人不可以無癖”。
張岱說:“人無癖,不可與交,以其無深情也”,用現(xiàn)在的話說,就是人要有個愛好,給自己的生活找個“樂子”。
梁啟超說:“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,生活才有價值?!?/p>
唐玄宗精通音樂,親自排練宮女歌舞,以至于被后世尊為戲曲梨園行當?shù)淖鎺煚敚?/p>
后唐莊宗李存勖,愛唱戲,還給自己取了個藝名“李天下”;
宋徽宗精于書畫,自創(chuàng)“瘦金體”流傳于世;
明熹宗朱由校鉆研木工,曾經(jīng)親自造了一座小宮殿,形式仿乾清宮,高不過三四尺,卻曲折微妙,巧奪天工。
當然,我們學習他們“找樂”的精神,更要吸取他們因為“樂子”而耽誤國家大事的教訓。
平頭百姓,生活本來就不容易,更要給自己找個“樂子”,人生在世,圖的就是一個“樂”字。
清代沈復在自傳《浮生六記》中,記載了他與妻子弄假山盆景、養(yǎng)花種草、出外游玩、飲酒作詩等“閑情”,夫妻二人布衣菜飯,貧寒之中,還能找點“樂子”,也算是一種“藝術人生”了
清代的漲潮也說:“花而不可以無蝶,山不可以無泉,石不可以無苔,水不可以無藻,喬木不可以無藤蘿,人不可以無癖?!?/p>
人如果缺少了癖好會怎么樣呢?
袁宏道:“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,皆無癖之人耳?!睕]了癖好,面目都可憎了,看來“腹有愛好氣自華”呀!
人生最大的幸福,莫過于有個陶冶性情的“樂子”,再有個志趣相投的“圈子”。
我們不是因為要追求幸福而去找“樂子”,進“圈子”,而是因為有了“樂子”,進了“圈子”,自然而然產(chǎn)生了幸福的感覺。